| 苗族芒筒芦笙乐舞:吹笙踩堂舞翩跹 - 贵州文化网

非遗名录

文化中国行 | 苗族芒筒芦笙乐舞:吹笙踩堂舞翩跹

2024-06-22 14:34:28 作者: 姜雨熙 来源:当代先锋网

苗族芒筒芦笙乐舞简介

  苗族芒筒芦笙乐舞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主要流传于贵州省丹寨县境内苗族村寨和邻近的雷山、榕江、三都县及都匀市的部分地区。

  苗族芒筒芦笙乐舞每队16人,共有芦笙3支、芒筒13支。吹奏时,芦笙领于前,芒筒随于后,且吹且舞,围成圆圈,缓缓向前。苗族芒筒芦笙乐舞演奏方式独特,曲调悲壮肃穆,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和地域特征,在苗族文化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丹寨苗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民俗研究价值。

  2008年,芦笙音乐(苗族芒筒芦笙)丹寨县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国堂:苗族“笙笙”不息的快乐

  “芦笙响,脚板痒”,在黔东南,每当芦笙响亮的调子吹起,人们自然地围圈跳舞,这是一种原始而简单的快乐。

1718942436785647_a.jpg

  村民在跳苗族芒筒芦笙乐舞。丹寨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出生于丹寨县龙泉镇,芦笙音乐(苗族芒筒芦笙)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国堂,从小耳濡目染,15岁起就开始学习芦笙吹奏方法和制作技艺。

  芒筒芦笙的制作过程有70多道工序,使用刮、削、通等相关工具,经过选料、烤料、打制簧片、制作竹木部件、装簧片和定音等主要工艺流程,特别是削制吹管、共鸣筒和打磨簧片,全凭手感来严格掌握每个环节的轻重度。“其中最关键的是打磨簧片和定音,簧片缝隙的宽度和簧片的音色决定了芒筒芦笙质量的好或次。”杨国堂介绍,通常一套8支芒筒芦笙的制作周期近20天。

1718942599726188_a.jpg

  村民在跳苗族芒筒芦笙乐舞。丹寨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杨国堂已入行40年,从屈指可数手工艺人到传承人,杨国堂不仅持续制作芒筒芦笙,也承担起这项非遗技艺“传、帮、带”的作用,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热爱芒筒芦笙乐舞的当地青年。

  “只要来学,我就耐心地教、免费地教,教到会做、会吹为止,把苗族芒筒芦笙传承下去,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杨国堂说。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