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的宣和缂丝研制所,78岁的王玉祥和家人正在忙碌着。
缂丝也称“刻丝” ,是中国传统的经纬交织丝织品,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也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以梭代笔”,采用“通经断纬”的丝织技艺织成,制作过程繁复而耗时,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南通缂丝织造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王玉祥从事缂丝制作40多年。
他在传承过程中大胆创新,把技法巧妙地运用到缂丝字画、唐卡、华服等工艺品上。
近几年,王玉祥和家人用缂丝织造技艺复制历代名画60多幅,其中多幅作品获深圳文博会金奖和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等奖项。
新华社发(许丛军摄制)
分享: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