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闻

有样儿了!贵安大松山墓群考古最新进展:1400余件文物修复完成

2024-05-14 15:18:58 作者:应腾 来源: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应腾)“除锈,慢磨”“看纹饰,看陶质陶色,拼对粘接”““不急不急……”这段“内心戏”是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文物修复师的“自我修养”。

  近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出土文物清理及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截止2024年5月12日,共修复完成陶瓷器1200余件,铁器224件,绘制器物、墓葬图3000余件。陆续建立完善的资料库和数据库,为之后的考古报告编纂和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截止2024年5月,大松山墓群已修复完成文物1400余件

  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考古是2022年取得重大影响的一次考古工作,被评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短短6个月内,考古队以平均每天发掘12座墓葬的速度,共发掘2192座墓葬,出土以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为主的4000余件(套)文物,成为贵州考古史上发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墓群。不仅深刻反映贵州与中原地区的紧密联系,更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历史进程的生动例证。

  贵安大松山墓群铁器修复室

  2023年7月,大松山墓群启动保护性回填工作。如今,不同时期的墓葬上种上不同颜色的植被,以敞开式的保护展示利用方式,展现古墓群庞大的规模、形成过程以及1400年的发展脉络。

  考古学人的日常就是“挖挖挖”吗?在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临时库房,考古人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野工作,变为“坐起冷板凳,啃起硬骨头”的“死磕状态”。

  待修复的文物仍有三千余件

  “所有出土文物转移到库房后,我们逐一对器物进行精细化分类整理、清理、摄影、修复、记录、录入数据等一系列精细、严密又繁琐的工作。”大松山墓群现场负责人之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料室主任胡昌国告诉记者,发现遗迹和文物,只是考古发掘的一部分。修复、拍照、描述、绘图,按照考古发掘报告的体例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完整编写翔实的考古报告,这是考古发掘工作的“全产业链”。

  考古人员对铁器进行除锈,后将进行脱盐、缓释、封护

  通过修复、辨读文物,考古人员从中又发现了一些历史细节。“比如在修复的陶器中,口沿大小的差异,或反映不同地域特点的文化特征,这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是没有出现过的。”胡昌国透露,又如一些陶罐上的绳纹在其他遗址也出现过,结合风格手法的差异、传播到融合,或可推测出大松山先民的对外交流互动,民族迁徙与族际交流等。

  一片陶片经历掩埋、断裂、破损,又被慢慢复原成千年前的样子

  在过去的一年中,考古队对出土的4000余件文物进行编号、统计,对遗物碎片进行清洗、拼对、粘接等修复工作,对器物进行绘图、拓片、影像记录;对取得的文物、环境和年代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完成一件陶器的拼接,像和千年前的工匠完成超越时空的对话

  截止2024年5月12日,共修复完成陶瓷器1200余件,铁器224件,绘制器物、墓葬图3000余件。“这些材料都将汇总,建立的资料库和数据库,将为之后的报告编纂和学术研究奠定良好基础。”胡昌国告诉记者,过去一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对大松山墓群出土文物进行室内整理工作,现已完成30%。

  从几千块的残片中,一片片翻找,拼凑

  接下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还将继续邀请考古专家学者走进库房,从器物的造型、工艺、装饰艺术等不同角度开展研究。同时,联合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等多个文保机构,为出土文物会诊,研究最优的修复方案,不断寻找历史抛洒在土中的物证,打捞1400年前的时间和人们生活的模样。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