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动态

画家陈红旗与岜沙苗寨的三十余载情结

2023-06-26 20:36:41 作者:梁雨 来源:贵州文化网

  今年6月初,随着岜沙红旗美术馆在贵州省从江县著名旅游景区岜沙苗寨揭牌开馆,一位画家与岜沙苗寨30多年的故事广泛传开,人们为画家陈红旗钟情岜沙数十载的情怀而感动。揭牌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美术界名家和文化学者到场祝贺,当地少见的文化艺术名人盛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


陈红旗作品 

  现年64岁的陈红旗是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一名教授,贵州省有名画家。从刚进而立之年到如今岁过花甲,陈红旗年年如期到访岜沙,无论寒暑,从不间断,创作了大量的美术作品。也许是岜沙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注定让陈红旗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许是多年的感情让陈红旗对这个俨然独居世外的古老苗家山寨难以割舍……不管如何,岜沙苗寨从此又多了一处特色鲜明的文化坐标——岜沙红旗美术馆。

  陈红旗第一次到访岜沙是在31年前,那年他到黔东南州凯里写生时听人介绍岜沙后,便毫不犹豫来到了岜沙,这里古老神奇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陈红旗与岜沙苗寨结下的情缘从此开始……


陈红旗作品 

  岜沙隶属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的一个行政村,由5个自然寨组成,全村总人口2864人,是苗族聚居的村寨。自古以来,岜沙苗家人世代恪守先祖的遗训,执着地秉承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使岜沙古老独特灿烂多彩的乡风习俗原生态民族文化得以完好保存。至今这里的男子还习惯穿着千年以前的大管裤土布青衣,头顶蓄发挽髻,喜欢赤脚,肩扛火枪,腰挎柴刀,俨然秦汉时期的武士。女人则身着百褶裙,发髻挽于额头之上,未婚与已婚各有区别,除了农耕便是长年累月的纺织制作本民族的服饰。岜沙的“树文化”、丧葬、成人礼、“镰刀剃头”、芦笙节、“守垴”等等习俗风情文化,让外界对此感到惊讶而充满好奇。


陈红旗作品 

  岜沙神秘古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给陈红旗带来了美妙而丰富的创作灵感。也正是由于陈红旗的到来,使鲜为外人所知的岜沙文化得以记录并更多地传向外界。31年来,陈红旗先后以岜沙为题材,创作了《三个火枪手》《成人礼》《镰刀剃头》《祭祖》《接亲》《新生》等等一系列美术作品,引起为外界的高度关注,吸引了更多学者和无数游客纷至沓来。2019年,陈红旗的《岜沙手记》由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采用油画、素描、日记等形式全方位向外界展示岜沙人日常生活场景的作品集,首次将岜沙这沉淀千年的古老文化较为系统地呈现在世人眼前,在文化艺术界引起极大反响,岜沙是“研究原生民族文化活化石”从此远近闻名。

陈红旗作品 

  陈红旗教授在美术界极负盛名,一位文化学者来到岜沙看到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题写的“人即树也,生命长青”这几个大字时,情不自禁地说:“岜沙聚集了两位名家。北有文化大家余秋雨,南有著名画家陈红旗。”余秋雨和陈红旗都是岜沙的“荣誉村民”,两人都为这里的人与树而心系岜沙。

  说起陈红旗教授与岜沙的情结,不能不说这里神秘的“树文化”。

  在岜沙,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拥有属于自己的“三棵树”,即“生命树”“消灾树”和“常青树”,一生与这“三棵树”紧密相连。


陈红旗作品 

  岜沙人家一旦家里有新生儿出生,长辈就会择日到山林里为婴儿选定一棵理想的树木作为“生命树”,从此伴随并护佑这个孩子的一生,到其年老寿终正寝后,这棵“生命树”即用作其棺材,一起下葬入土。岜沙人不拜佛诵经,一旦家里或者某一个成员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到山上祭拜属于自己的那棵“消灾树”,以求得神树消灾除祸,保佑平安。自古以来,在岜沙是看不到坟墓的,因为岜沙人认为人来于自然归于自然,所以人们对任何一名逝者都不立墓碑不留坟墓,而是在其墓穴填土平整后种上一棵新树苗,这棵树叫做“常青树”,预示着死者的生命伴随着小树苗的成长继续延续。


陈红旗作品 

  在陈红旗教授创作的美术作品中,有不少的关于岜沙“树文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好评,其中的《葬礼》《新生》等美术作品,以简洁的笔墨展示岜沙“树文化”那令人震撼的场景,向外人诠释岜沙人对待生老病死的坦然与淡定。

  岜沙人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守让人惊叹,陈红旗教授对岜沙30多年的情怀令人深深敬佩。如果说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成就了岜沙变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那么陈红旗教授31年来对岜沙所作出的贡献可称是“功勋美术家”。岜沙人秉性直爽热情,知道记恩感恩。这些年来陈红旗教授为岜沙付出的心血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把“岜沙荣誉村民”授予了最值得尊敬的亲人。


陈红旗作品 

  岜沙是陈红旗教授美术创作的理想家园,岜沙的每一位村民都是这个家园里的亲人。陈红旗教授和村民们十分熟识,每次从贵阳来到岜沙,村民们与他打招呼的语气和对别的外来人都不一样,“回来了”“好久不见了”“晚上喝几杯”,像是迎接久别的家人回到了家里。按照岜沙村民、“火枪队”表演队队长滚元亮的话来说,自己和陈红旗教授私下里的关系很“铁”。也正是与滚元亮这位个子不高但其貌“不凡”的村民结下的深厚情谊,使陈红旗教授在绘画“岜沙枪手”时不断丰富了创作灵感,见过陈红旗教授画作《三个枪手》的观者,无不对惟妙惟肖的彪悍“岜沙枪手”神韵记忆尤深。


陈红旗作品 

  岜沙有“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的称誉。自古以来,岜沙男子长到14岁时家里的父母都要为其举行独特的“成人礼”,而“成人礼”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配送一杆火枪,从此这个孩子不仅可以正式参加村里的各种社会活动,还与这杆枪形影不离。过去岜沙男人扛枪是为了保护家园和巡山狩猎,现在扛枪是为了旅游开发展示民族文化。由于发展旅游的需要,经过当地公安部门审查特批,准许岜沙成年男子佩带火枪,这在其它地方是极其少见的,岜沙是“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名副其实。如今,岜沙的“鸣枪迎客”“鸣枪送客”旅游节目表演,深受游客的喜爱。

  在岜沙人的眼里,陈红旗这位艺术大家没有让人不敢亲近的清高,也没有身在大学教授高位让人无法共语的尴尬,村民们把他当做家人,他把村民们当作亲人,彼此之间十分亲密。与岜沙结下不解情结的这些年来,陈红旗教授一边潜心美术创作,一边关注着村民们的生活冷暖。尤其在脱贫攻坚那几年,陈红旗教授或带着亲朋好友,或带着学生弟子,走遍岜沙村的五个自然寨,把满满的爱心送到“五保户”贫困户人家的心里,以艺术特有的形式助力岜沙的脱贫攻坚大业,赢得村民们的好评。像岜沙村民滚闹水家、滚元亮家等等许多农户,在困难时都得到过陈红旗教授的无私帮助。


陈红旗与岜沙枪手合影。

  对岜沙的深情难以割舍,对岜沙的亲人难以释怀,陈红旗教授想在岜沙安个“家”创建“岜沙红旗美术馆”的想法得到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2023年6月6日,经过精心筹备的“岜沙红旗美术馆”正式揭牌,来自各地的美术界名家、文化学者和当地相关领导欢聚一堂,共同祝贺和见证岜沙苗寨有一个文化地标诞生。

  木质结构的“岜沙红旗美术馆”面积不大,有限的空间仅可以悬挂少幅的陈红旗的美术作品,但这座独特的美术馆无疑成为了岜沙对外展示神奇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文化新地标,无疑为宣传岜沙和让外界了解岜沙、向往岜沙打开了一条便捷的渠道。前来参加“岜沙红旗美术馆”揭牌活动的中国书画院贵州分院总顾问吴老满,著名诗人李勇、路畅等美术界和文学界知名人士纷纷撰文赞誉陈红旗教授的艺术追求精神,宣传岜沙原生态民族文化。


岜沙红旗美术馆揭牌仪式合影。

  三十多年前,岜沙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苗家山寨;三十多年后,岜沙苗寨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岜沙苗寨的美丽变身,除了岜沙天生丽质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和上级重视支持外,还得益于像陈红旗这样的许多文化艺术家、学者、媒体工作者乃至普通游客在内的关注岜沙、宣传岜沙的各界人士。

  陈红旗教授与岜沙苗寨的情结还在续写,我们深深祝愿他和他的“岜沙红旗美术馆”硕果累累,也祝愿神奇美丽的岜沙苗寨明天更加美好。这里借用著名诗人吴老满的诗句作个结尾:……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他三十一年从不间断/是什么神奇的魅力/让他眷恋上岜沙这块神奇的土地/来到岜沙我们寻找答案/答案就在村民那充满热情的笑脸上/来到岜沙我们看到了执着与真诚/把心融入天地之间是他追寻的远方……(梁雨)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