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欣赏

韩宗祥:弘扬传统 延绵文脉

2021-09-21 23:42:39 作者:姚源清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姚源清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向来有“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之美誉,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书法到底有何艺术魅力?如何看待书法的继承与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书法家如何实现社会责任和担当?作为“第三届贵州省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及书法艺术门类最高奖项——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获得者,书法家韩宗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访谈嘉宾:

韩宗祥,侗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协常务理事、草书委员会秘书长,黔东南州文联副主席、书协副主席。“第三届贵州省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把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当成使命”

姚源清:韩老师你好,首先祝贺你获得“第三届贵州省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获此殊荣,你有何感想?
韩宗祥:这首先是对书法艺术的褒奖。这次评选共有14名文艺工作者入选,其中2名是代表书法的,我是其中之一,在各大艺术门类中占比较高,说明省里对书法的重视,在这个意义上讲,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褒奖。其次,是对长期坚守、默默耕耘、不断努力、勇创佳绩者的肯定。我学习研究书法近四十年,不管外在的环境如何变化,从不间断,不问收获,只知耕耘,近年来才取得一点小成绩。入选的各位文艺工作者肯定也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才有今天的成绩。其三,是对德行的表彰。从艺者要懂得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格局可以大一点,不要什么事情都只从自己私利考虑,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对社会付出了,社会才会给你荣誉。

姚源清:你第一次接触书法是什么时候?又是什么缘由促使你走上了书法创作的道路?
韩宗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读初中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一位语文老师,他的字写得好,有一次公布考试成绩,用纸抄写,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最后他用毛笔写了一行隶书:胜勿傲,败勿馁。字很工整,也很漂亮。这给我很大的震撼,至今我已记不得那次考试的成绩和排名,但字的形态却还记得很清楚。后来就爱上了书法。读高中到了县城,开始看到古代名家碑帖,见到就买,课余时间欣赏、模仿,给枯燥的高中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大学期间,我读的是中文系,也是一个文学发烧友,但随着对书法的日渐痴迷,逐渐放弃了作家梦,专心致志研习书法。所以走上书法创作的缘由很单纯,它让人爱得无法自拔。

姚源清:可否介绍下你的书法师承背景,为何最终选择了专攻八大山人?作为第五届、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获得者,有业界人士称你为“写八大第一人”,对此你作何评价?
韩宗祥:我学习书法全靠自学,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它。
学习书法几十年,临摹过的古代碑帖至少有几十种,最终落到八大山人,是经过反复思考的。八大山人的书法主要来源于晋唐,但自成一家。选择他,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他的书法简、静,很有禅意,文人气重,契合我的心境;二是他的书法很美,变化极其丰富,奇趣迭出,让人探玩不止;三是古今以来学习他书法的人很少,他的书名被画名所掩,一般人都不知道他的书法写得好,所以忽视了,再一点,他的书法看似简单,而其实难度很大,就算有些人去学了,也很难化出来。这么优秀的传统,当然要加以继承和弘扬,我把这当成了一种责任和使命。从目前来看,以写八大山人风格为主体、连续两次获得兰亭奖确实只有我一个人,但是不能说第一,现在取法八大山人的书家也不少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没有深入的继承,就没有创新可言”

姚源清: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你如何看待其在古今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变迁?
韩宗祥:在古代,书法艺术和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地位很高。到了现在书法已基本退出实用的舞台,甚至硬笔书写也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书法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艺术,自然不能与古代相提并论。但是,在用笔书写日渐式微的今天,它反而得到更自由的表现,更显示了存在的意义。
书法和汉字是紧密捆绑在一起的,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甚至有人说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因此,只要汉字不消亡,中国文化不消亡,只要人们还爱美,追求美,书法就永远绽放它的魅力。

姚源清:书法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气息体现在哪些地方,习书者如何才能避免成为“写字匠”?
韩宗祥:书法是一门艺术,和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最终目的都是展示人的心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借助汉字为载体,它很“简”,就是一根线条,但却变化无穷,让人难以琢磨;也正是它的简,在表现上就来得比其他艺术更直接,可以直指人心,古人说“一字已见其心”,就是这个道理。书法展现的这个“心”,是要经过中国文化洗礼熏染过的心,比如它的宁静淡雅、雄浑奔放就来自于道家、佛家或者儒家的思想,而张狂、乖戾、孱弱就不被人们所接受,因为中国没有哪家文化有这样的主张。它具有个性,也具有共性,有共性才有观赏者共鸣的基础,有个性才独一无二,这个共性就是中国文化,个性就是书家的个体差异。要避免沦为“写字匠”,需要精通书法艺术的规律,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姚源清:过去书法创作很讲究氛围,创作之前要沐手、焚香、磨墨等,极具仪式感。在你看来,这一系列程序有何意义?
韩宗祥:这一方面表达人们对书法的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人们就会认真地对待它,古人有敬纸惜字的说法,也是同样的意思。另一方面,这些过程也是书家收视反听、静思默想、精心构思的过程。

姚源清:当代丑书大行其道,名人书法也备受追捧,网络上,一些以创新名义进行的人体书法恶搞和所谓“行为艺术”也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让公众对书法产生了误解。作为书法家,请你谈谈传统与创新、继承与超越之间的关系。
韩宗祥:这些不良行为,主要是急于出名而又不愿脚踏实地去学习的浮躁心理在作怪。名人书法受吹捧,一是部分人受商业利益的驱使,一是大众对书法的一知半解和盲目崇名。这些现象的消除,最根本的途径是提高大众对书法的鉴赏水平。
传统是基础,创新是目的。没有深入的继承,就没有创新可言,或者说创出来的“新”都是“伪新”,因为它没有内涵,更经不起历史的检验。绝大多数学习书法的人对继承传统都深入得不够,这也正是他们难以成功的原因。上面谈到的书法界的种种不良现象,就是没有继承,而急于创新的结果。

姚源清:长期以来,大众对于书法家的印象是埋首书斋,新时代下,书法家如何实现其社会责任和担当?
韩宗祥:书法家埋首书斋是必经的“炼狱”,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就无法深入研究学习,书法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不仅仅是几个笔画的写法。书法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最主要的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延绵文脉。继承更多是在书斋里完成,弘扬则主要在社会服务中得到体现,比如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培训和书法展览,在各个不同的公私场合张贴悬挂书法作品,在各种产品中融入书法的元素,各种形式的拍卖活动,以及每年春节的书写春联等等,现在开展的书法进工厂、企业,书法进机关,书法进校园,书法进社区,书法进农村等活动,也体现新的时代书法人的情怀。

“少数民族书法是中国书法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姚源清:贵州文化悠远绵长,历史上先后出现了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姚芒父等本土书法家,这些传统资源对当下贵州书法的发展有何启示?
韩宗祥:贵州从明代以来就出现一些有名的书家,除你列举的以外,还有孙应鳌、杨龙友、严寅亮、夏同龢等人,这些前贤在偏僻的山区里自强不息、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是当今贵州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的榜样作用将永远激励着后世学子砥砺前行。

姚源清: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也曾登上过书法艺坛,比如彝文书法、蒙文书法等,贵州也产生了水书书法,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韩宗祥:彝文书法、蒙文书法、水书书法等少数民族的文字书法,和汉民族的书法一样,表现出来的都是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都展示了不同民族的聪明才智。只是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少,地域较偏僻,而难以形成较大影响。但这些文字大都和汉字一样,具有点画和结构因素,因而可以作为书法艺术的素材。以水书为例,它介于甲骨文和大篆之间,笔画分明,结构变化丰富,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不同艺术风格的书法作品。少数民族的书法是中国书法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丰富了中国书法的内涵。

姚源清: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少高校纷纷开设了书法专业,书法也已被纳入北京市中考语文考查范围,此外,作为一项艺术特长,全国中小学生也可以通过书法获得特长加分,种种讯息,似乎让人看到了“全民书法”的春天即将到来,对此你怎么看?
韩宗祥:中国传统文化春天的到来就是书法春天的到来,或者反过来说,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晴雨表。近百年来,传统文化衰落,书法也随之衰落。前面讲过,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的哲学、美学、文学、文字学等等信息都包含其中,所以书法和传统文化的兴衰息息相关。但是“全民书法”春天的到来,还有一些瓶颈需要解除,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在大中小学普及书法教育,让我们的后代不再是书法的美盲。现在书法教师的编制问题还没有解决,一边是大多数学校没有书法教师,一边是书法专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岗位,境地都很尴尬。个别地区,尤其是教育先进地区设置了书法教师岗位,或者以其他学科的老师代教,教学得以正常开展,全国大多数省区都还在观望之中,教育部早在2011年8月2日就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2013年又以1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至今仍然难以落地。书法的春天仍在翘首期盼中。

姚源清:最后,请你谈谈学习书法的益处,以及对于书法初习者和爱好者的建议。
韩宗祥:学习书法对个人有诸多作用。青少年时期,可以开发智慧,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审美能力,养成安静、细心、专注、认真等良好习惯等。中老年则可以舒缓压力,陶冶情操,甚至变化气质,益寿延年。不仅如此,书法的继承还事关国家文化战略安全。中国文联副主席、博士生导师陈振濂对此有高度的概括:“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是几千年历史文明的结晶体。学习书法,培养师资,不仅仅是推广普及一门传统艺术的问题,更是文明血脉传承和人文精神延续的问题。在所有艺术门类中,书法因为根基于汉字,最具有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人人都应该参与和介入。”“它在建立中国文化自信,传导中华民族优秀人文精神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其他文学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优势。”我以为不无道理。
我对初学者的几点建议是,一、路子要正,学习方法要正确,最好有老师辅导。二、不急躁,稳步推进。三、除了书法学习外,要广泛涉猎各种文化艺术的知识,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知识。四、要有恒心。

(本文配图为韩宗祥书法作品)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