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

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林青

2020-04-20 11:37:07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timg (2).jpg

  林青,原名李远方,又名李肃如,化名刘应生,茅戈,中共贵州省工委第一任书记。贵州毕节人。

  林青出生贫民家庭。8岁上学,因家境贫寒,13岁就到一家商号当学徒。1926年15岁时,因不堪老板虐待,逃到重庆。他爱好文艺,曾在重庆的一个进步剧团搞演出。1927年3月31日,他积极参加了重庆各县在打枪坝举行的抗议英美帝国主义炮击南京的暴行的群众大会,在四川军阀制造的“三·三一”惨案中被捕,后经营救出狱。之后,林青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并于1929年在美专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他到了上海。第二年夏考进提篮桥的一家锁厂当学徒,接上了团的组织关系,并在沪东团区委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林青满腔热忱地投入抗日救亡活动他与在上海的同乡缪正元一起组织了“朝阳音乐社”,通过“左联”的关系,在上海沪东和沪西工人区演唱抗日歌曲,以文艺为武器,推动抗日救亡群众运动的发展。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期间,林青、缪正元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林青因共产党嫌疑而遭英租界巡捕房逮捕,判刑两年。林青在狱中结识了吴黎平。在吴黎平的帮助下,他学习了马列主义的一些基础知识,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1933年,英王举行登基25周年大典,林青被大赦出狱。林青出狱后,由于找不到组织关系,便与缪正元商量回毕节老家开展革命活动。

  1933年冬,林青和缪正元回到毕节,与在那里领导抗日救亡活动的秦天真取得联系。当时贵州抗日救亡群众运动遍及城乡,他们先在毕节团结一批进步力量,成立了“草原艺术研究社”,以歌咏、戏剧、绘画、文学等文艺形式,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林青鲜明地提出:“歌咏不唱靡靡之音,演戏剧要演有进步意义的话剧,绘画要画刚强的人,文学要写劳苦大众。”林青亲自教唱抗日歌曲和《国际歌》《马赛曲》,亲自导演和参加演出抗日话剧。通过各种活动,团结广大青年和各阶层爱国人士,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进一步推动了毕节抗日群众运动的发展。

  1934年1月,林青、缪正元发展秦天真入党后,三人在毕节建立了中共毕节支部,林青任书记。从此,党支部领导着各种进步团体和广大群众深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为了建立党的武装,林青和秦天真一起发展了脱离周西成军阀部队的一支队伍的领导者范建章为党员。这时,各项工作开展较顺利,林青写下了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真理被道德欺骗,两种人类各在一边;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

  毕节党支部的活动,很快引起了驻扎在毕节的军阀犹禹九的注意和仇恨。1934年夏,林青、秦天真、缪正元被迫同草原社的几个骨干先后离开毕节,到贵阳安顺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在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时,全省已发展40多名党员,并安排了几名同志打人黔军王家烈军阀部队,进行军运工作。

  1935年元月初,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林青在遵义通过在红军第一军团工作的吴黎平,找到了中央地方工作部部长罗迈(李维汉),汇报了贵州党的组织情况和工作情况。罗迈同志代表中央承认贵州地下党,并批准林青、邓止戈、秦天真三名同志组成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林青任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后经林青提议,增补刘雪苇(刘茂隆)为省工委成员。从此,贵州地下党组织直接受党中央的领导。

  省工委建立后,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配合中央红军迂回黔北,配合红二、六军团转战黔西作出了显著的贡献。省工委广泛深入地以各种组织形式,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全省一些地方和学校发展了党员,建立了组织。

  随着反动派追击红军,蒋介石的中央军进入贵州。1935年4月,中统特务机关派特务陈惕庐(中共叛徒)到贵州任国民党省党部设计委员,并成立了中统贵州特务室。不久特务发现了刘雪苇所住的万宝街地下党活动地点,7月19日,林青与刘雪苇等同志先后被捕。

  林青、刘雪苇被捕后,敌人如获至宝,妄图以此打开缺口,破坏贵州的地下党组织。特务头子陈惕庐亲自审讯林青。陈惕庐这个大叛徒一出场,就无耻地侈谈“三民主义救国”,“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等等。林青面对叛徒,义正词严地怒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国家要强盛只有走共产主义的路,别的毫无办法。陈惕庐厚着脸皮说:“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你年纪轻轻,何必为共产党断头呢?”林青反唇相讥说:“陈先生原不也是CP(共产党)吗?”陈惕庐张口结舌,只得“收兵”。恼羞成怒的敌人,便对林青施以酷刑。但在钢筋铁骨般的共产党人面前,敌人一无所得。之后,敌人又用金钱、名誉、地位等来引诱,然而也以失败告终。

  敌人对他们软硬兼施,然而枉费心机,一无所获。于是使出了最后一招,对林、刘判处死刑,只等执行了。

  此时,在看守监狱的卫兵中,有一名在上海与党失掉联系的地下党员董亮清(当时改名李义清)。他从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的训话中得知林青、刘雪苇是共产党的重要人物,便决定设法营救他们,打算利用监狱房屋破烂的环境,在押解上厕所时放走他们。按监规,每次只能押一人上厕所,这样,林、刘二人之中只能有一个逃走。董亮清暗地里把这一打算同林、刘商量,究竟谁逃走?在这生与死的关键时刻,这两个共产党员为了党的事业,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把生的希望让给对方。他们互相推让,刘雪苇要林青越狱,林青却要刘雪苇先走。之后,敌人把两人分开关押,并增加了卫兵。当时,董亮清值班看守刘雪苇,他料定如再把时间拖延下去,林、刘都将被杀害,就这样,董亮清寻机带着刘雪苇越狱了。刘雪苇越狱后,敌人由于在林青身上捞不到什么东西,且又害怕越狱事件再度发生,便决定对林青下毒手。

  1935年9月11日,从国民党贵阳警备司令部(今省教委所在地)经大十字至六广门,军警荷枪实弹,戒备森严,如临大敌。一辆人力车载着林青,在军警押送下游街示众,从中山路、中华路送往六广门刑场。国民党贵州省当局想用杀一儆百的办法来根除共产党。不料,人力车刚出警备司令部大门,林青却唱起《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接着,他高呼“打倒出卖国家民族的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惊慌失措的敌人竟惨无人道地用刺刀戳穿他的双腮,并卡住他的嘴,鲜血直往下流。然而,敌人的刺刀只能伤其体肤,封不住革命战士的意志,他忍受着剧烈的疼痛,嘴巴仍在蠕动着,艰难地继续唱着《国际歌》,喊着革命口号。此情此景,深深感动了旁观的群众,为这坚强的共产党人流下了热泪。枪声响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的优秀共产党员、地下党贵州省工委书记林青同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24岁。

  林青的被捕与牺牲,使刚刚诞生的地下党贵州省工委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国民党反动派本想借此机会将我党在贵州的地下组织扼杀在摇蓝里,结果适得其反,客观上为共产党作了一次公开而有效的宣传,在贵阳震动很大,影响很深。从此,贵州地下党的同志更坚强了,一些正义的进步人士,对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贵州地下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一位参加过第一次大革命并在湖南经受过反革命“马日事变''考验的老同志于1936年为悼念林青同志写下了《题吊李肃如》一诗:

    闹翻世界穷光蛋,

    轰动山城小“暴徒"。

    革命歌声沿路唱,

    惊人口号遍街呼。

    望尘莫及新人物,

    殊死方休大丈夫。

    地狱无边天国远,

    血痕魔影两模糊。

  (来源: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贵阳革命烈士传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编写组整理。)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