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化

畅游中国丨畅游:全球游客共赏大美中国

2024-05-20 11:08:51 作者:马欣然、汪奥娜、骆飞、白斌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合肥5月19日电 题:畅游:全球游客共赏大美中国

  新华社记者

  挑选陶罐、听取讲解、体验拉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痘姆古陶非遗传承基地内,20多名俄罗斯游客在几位老师傅的指导下,埋头学习陶器制作技艺。

  正在制作陶坯的“回头客”俄罗斯人蕾娜,已是第三次来基地“打卡”,“中国人说‘常看常新’,我和朋友都对传承6000多年的痘姆陶艺充满好奇,今年新安排的非遗讲解课程,让我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保护又有了新的认识”。

  “入境游客明显多了起来,几乎忙得连轴转,今年已接待200多位外国非遗体验官。”痘姆古陶非遗传承基地负责人程柏全介绍,为进一步引客来华,近期将推出学唱黄梅戏、学做中国菜等体验项目,“争取在细水长流中打造有深度的文旅产品”。

  4月24日,外国游客在浙江省杭州市塘栖镇泰山村共富工坊的樱桃园里采摘樱桃。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旅游日活动贯穿整个5月,围绕“畅游中国,幸福生活”主题,中国各地推出各类文化和旅游惠民措施。

  中国已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看风景、品美食、赏文化……越来越多全球游客在体验“超预期的中国行”中,感受到大美华夏的多彩活力。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美食、医疗保健、购物等构成的美好生活也是来华游客的主要体验内容。

  今年以来,随着优化支付环境、互免签证等入境旅游便利化措施落地,叠加国际航线恢复和供给提升,外国人来华热度持续走高。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同比增长3倍多;累计签发外国人签证证件46.6万人次,同比上升118.8%;免签入境外国人198.8万人次,同比上升266.1%。

  4月11日,一名外国游客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山“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主会场品尝美食后做出“OK”手势。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数据攀升的背后,是中国持续推出多项来华签证优化措施。从今年3月中泰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再到5月延长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12个国家免签政策至2025年,入境游市场迎来升温。

  “手续少了,‘串门’更方便了,外国入境游客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下降,很大程度释放了需求端的消费热情。”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说,政策红利带来更稳定的市场预期和更长远的利好,将进一步带动市场强劲复苏。

  “经营主体被充分调动,一批轻量化新产品在今年呈现井喷态势。”携程集团副总裁秦静说,例如近期推出的“上海入境免费半日游”等项目,通过向中转上海的国际旅客提供免费半日游产品,鼓励更多转机旅客入境后了解上海、了解中国,“这类创新产品为扩大市场存量提供了新的可能”。

  3月30日,一名外国游客在山东省青岛市中山公园梅园拍照打卡。新华社发(王海滨 摄)

  面对纷至沓来的境外游客,各地重点文旅场所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国际化、标准化、便利化,努力将境外游客的体验感与舒适度拉满。北京四星以上景区、四星以上酒店均已完成外币兑换点、ATM机、外卡POS机的增设工作;上海A级景区和一级博物馆购票系统均设置外国人护照及永居证选项……

  古老的青石街道、独特的干栏式吊脚楼、悦耳的侗族大歌……初夏时节,贵州肇兴侗寨景色怡人。作为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这里也是外国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打通语言关是‘请进来’与‘招待好’的关键要素。”肇兴文旅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兰昌高说,目前侗寨内指示牌、讲解栏等都有多语言版本,有些从事地接服务的侗寨商家还会配备英语导游,力争让深山里的旅游产业朝着国际化发展。

  为进一步吸引和服务游客,不少文旅企业不断丰富文化体验、优化入境游产品,创新融入沉浸式演艺、文商旅综合体等内容,为外国游客提供既有历史文化又有烟火气息的深度体验。

  “今年公司已为300多位外国游客定制个性化出游路线,他们的共性需求是在乐见绿水青山之余,多逛逛夜市、博物馆和文化遗迹。”从业近10年的新疆大西部国际旅行社员工陈妍月告诉记者,公司推出的“旅游+演艺”“旅游+体育”“旅游+美食”等复合旅游产品正成为市场“新宠”。

  “到国外寻找客源、调研文旅消费新场景”是黄山市冠江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黎霞制定的年度计划。面对翻番的境外订单,这家公司将设立与国际游客直接对话的外文推介网站,以便更好了解受众偏好,为生意“加一把火”。

  同样嗅到商机的还有国外的旅行机构,意大利吉利游旅行社董事长萨尔瓦迪·玛利亚日前就来安徽考察出境游目的地市场。

  “我和几位同行一起欣赏了黄山的云海奇观,还品尝了当地美味小吃。中国的风土人情和美景让我们意识到,很有必要来这里开拓市场。”她告诉记者,回国后一定会把如此出众的旅行目的地推向意大利。(记者马欣然、汪奥娜、骆飞、白斌)

分享: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运营单位: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黔ICP备12003314号-2 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

Baidu
map